欢迎您访问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官方网站!

科研动态

我院与咸安区文旅局到高桥镇调研民间音乐

发布者:  时间:2022-05-30 15:57:32  浏览:

为了更好地传承鄂南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框架下的非遗进校园工作,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20225月27日,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与咸安区文旅局联合组织了高桥镇民间音乐调研活动。

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有咸安区文旅局副局长黄洁、咸安区群艺馆馆长罗利民和专家高俊平、高桥镇文化站站长张春兰。在音乐学院院长刘进清带领下,音乐学院副院长赵峻、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所长栗建伟、鄂南民间乐器工作坊主任蔡霞也参加了这一活动。

 

自左至右:王鑫洲、张春兰、蔡霞、赵峻、刘进清、黄洁、高俊平、游新德、罗利民、栗建伟

 

音乐学院与文旅局首先考察了高桥镇的人文自然环境和文旅品牌创建成果。高桥镇位于咸安区东南边陲,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气候温暖湿润,农业资源丰富,保留着传统样式的农耕文明,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

高桥镇从汉代开始便是咸安、通山、鄂城三县边民结集经商之地,素有“市集鄂、咸、通,一桥架两县”之称。这里有与镇同名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高桥、白岩泉、澄水洞旅游区、阳武干渠人工渡槽等景点,在有机整合乡村产业、山水、田园、民居等基础资源基础上,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17年,高桥镇鄂旅投公司联合打造131军旅小镇和白水畈田园综合体,其中萝卜公社集研学、采摘、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成为咸安区旅游文化名镇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样板。

 

音乐学院考察萝卜公社。自左至右:刘进清、蔡霞、赵峻

 

高桥镇把绿色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将高桥村大堰口打造成“乡村客厅”,成为咸宁市首个以“乡村客厅”命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标杆项目。

 

音乐学院与文旅局考察高桥村大堰口。自左至右:罗利民、蔡霞、张春兰、黄洁、王鑫洲、赵峻、刘进清

 

音乐学院与文旅局考察高桥村大堰口。自左至右:罗利民、高俊平、黄洁、刘进清

 

高桥镇一直传承了淳朴的民俗民风,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底蕴深厚,富于生命力。既有热情淳朴的山歌小调,也有激情热烈的锣鼓,更有诙谐多样的民间歌舞如采莲船、戏蚌壳、舞龙等项目。

当天上午,在高桥镇纪委书记蒋鹏带领下,音乐学院与文旅局一行首先到高桥镇澄水洞村调研高桥锣鼓。陪同的还有咸安区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兼澄水洞村第一书记镇小权、澄水洞村妇联主任镇晚安。

 

音乐学院与文旅局在调研高桥锣鼓。自左至右:蒋鹏、刘进清、黄洁、蔡霞、赵峻、高俊平

 

高桥锣鼓由马锣、大锣、鼓、钹四种乐器为主,是中国民间打击乐的重要形式。高桥锣鼓曲牌多样,其中的“斤求两”在全国多地都有流传。

锣鼓乐在楚地有悠久历史,祖祠供奉神鼓等锣鼓乐,更是楚地沿用千年的习俗。先秦时期,人们便喜欢用“歌乐鼓舞”娱乐诸神。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王逸所说之楚俗,今天在包含高桥镇在内的鄂南各地依然延续着。

在锣鼓乐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问斤求两”的运算口诀以音乐结构形态用于锣鼓乐演奏之中,形成一种特有的音乐组合方式,使其具有一套严谨的程式与方法。

  

1955年出版《全图珠算》中的“斤求两法”

 

高桥镇黄铁村8组刘庚老屋中堂鼓皮墙上有一处前人留下的斤求两乐谱,抄写年代不详。栗建伟拍摄于2021年7月23日。

高桥镇有着悠久的锣鼓乐传统,群众基础深厚。在高桥镇文化站站长张春兰积极组织下,高桥镇各村尤其是澄水洞村大量民众都会演奏高桥锣鼓,形成各个年龄层的锣鼓乐梯队。代表性传承人有万裕甫(1949)、陈四元(1954)、李传芳(1961、李华珍(1963)、张春兰(1977)等人。2021年,高桥锣鼓被纳入咸宁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澄水洞村民正在表演锣鼓“斤求两”。自左至右:殷满先、李传芳、陈华珍、阮晚久、李华珍、张春兰、张松枝、石群先。

 

当天下午,音乐学院与文旅局到高桥村的古廊桥头、高桥河畔调研当地的民间歌舞。为配合这次调研,高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咸宁市山歌传承基地咸安山歌高桥传承小分队、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高桥镇小分队、白水村文艺团志愿者等多家文艺志愿者团队参与了演出,在张春兰、游新德等人组织下,表演了舞龙、打腰鼓、唱山歌、采莲船、戏蚌壳、采茶舞、伞舞、绸带舞等民俗歌舞。

 

文艺志愿者在表演歌舞

活动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周围村民都赶过来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表演。地面上人山人海,四周居民家的阳台上也挤满了观看的民众。

 

活动现场观摩的人群

音乐学院与咸安区文旅局联合组织的这次民间音乐调研活动,是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是咸安区文旅局非遗进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学院特色办学的重要基础。音乐学院在“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思路指导下,以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为平台,多次到鄂南各地调研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逐步邀请表演艺术类非遗传承人到音乐学院讲座、教学,让广大师生了解、掌握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将非遗深入到年轻人群体,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在以后的工作中,音乐学院将会继续和咸安区文旅局强化合作力度与广度,充分发挥校地联动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特色办学的竞争力。音乐学院将和咸安区文旅局创新举措,紧密交流对接,统筹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地合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争取打造校地合作的典范和标杆,为传承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撰稿人:栗建伟)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联系地址:湖北省咸宁市永安大道2号     邮政编码:4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