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官方网站!

学院新闻

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赴赤壁调研赤壁脚盆鼓

发布者:栗建伟  时间:2021-04-05 16:34:19  浏览:

2021年4月2日,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夏小玲、左峰、方迪星等老师在副所长栗建伟带领下到赤壁调研脚盆鼓,持续开展鄂南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研究工作。

当日一直下着大雨,但这并没有阻挡研究所到民间调研的工作热情。通过一天的行程,围绕赤壁脚盆鼓,采访了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程歌、赤壁脚盆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龚建平、脚盆鼓制作工艺传承人雷永火及相关人群,围绕赤壁脚盆鼓的发展历史、民俗文化、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制作工艺等问题,展开深入调研。

第一站: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在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程歌主任带领我们参观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为我们介绍展厅陈列的相关文物、书籍,并为我们介绍赤壁脚盆鼓的发展历史、民俗文化。

程歌主任首先为我们介绍赤壁脚盆鼓。相沿不绝的“一丁一鼓”传承遗风,使赤壁脚盆鼓广泛应用于赤壁地方民间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礼仪习俗活动中。赤壁脚盆鼓直接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除了大小与当地人的脚盆有区别外,形似脚盆,因而得名。单面蒙皮,又在鼓面绘以太极八卦、鸟兽虫鱼、龙凤蝠鹿、故事传说等图形,这与汉民族其他鼓有很大差异,具有明显地域性。赤壁脚盆鼓的使用场合,一般用于祭祀活动,如古代祭孔大典、祭城隍神、祭文昌帝君、祭武圣关帝、祭东皇、祭春神、祭土地神、庙会、打鼓救日、打鼓救月等;用于劳动生产活动,如栽田鼓、挖山鼓、挖地鼓、薅草鼓等;用于游艺活动,如舞龙灯、划龙舟等;用于地方生活习俗,如送祝米、打报书、赶秧雀、赶野猪、打鼓救鸡等。现在脚盆鼓的使用场合,主要是丧礼坐夜的“坐丧鼓”。

程歌为我们介绍脚盆鼓 栗建伟摄像

程歌主任又为我们介绍赤壁市民间音乐情况,尤其详细介绍官塘驿镇随阳村民间音乐的独特性及其代表性项目如随阳山歌、茅坪花鼓戏。茅坪花鼓戏是流传于赤壁境内的主要地方剧种,起源于清朝末年,旧称茅坪花鼓子。它是在鄂东南踩高跷、采莲船等民俗表演形式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剧种的声腔和表演形式,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乡土戏曲,主要流传于随阳茅坪一带。清道光至咸丰、同治年间,随阳茅坪一带花鼓戏演出活动异常活跃,涌现出陈学云、陈道如、陈明新、陈学顶、陈学规等演员。新中国成立后,茅坪花鼓戏在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扶持下,成立茅坪花鼓戏剧团。1985年,茅坪花鼓戏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标志是在传统的“锣鼓帮腔”演出模式基础上加入弦乐伴奏。20世纪90年代,茅坪花鼓戏逐渐成熟定型,整理出50多个传统剧目。

在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我们又采访了脚盆鼓代表性传承人龚建平。龚建平是当地有名的丧鼓艺人,也唱花鼓戏、表演小品。他每个月都有20个左右的通宵夜歌演唱。他目前也带有徒弟,培养后学,其中包括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们刚结束一个通宵的演出。他为我们介绍了脚盆鼓、夜歌、花鼓戏、小品等演出习俗,又为我们表演几段脚盆鼓。

龚建平在演奏脚盆鼓 栗建伟摄像

第二站:雷永火脚盆鼓制作坊

雷永火(1951年出生)是赤壁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雷氏脚盆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其父辈即制作脚盆鼓。

雷师傅家的临街门店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这个门店,既是他的脚盆鼓制作坊,也是他的理发店。所以,门店招牌在大大的“雷师傅理发”下面,又写着“定做各种大小鼓”。

当我们来到他的门店时,雷永火的妻子何宝生(1950年出生)坐在门口一边制作“鼓钉”,一边和其他4、5个老人聊天,雷永火则在店内为一个客人理发。雷师傅每次给人理发,收取8元。在我们采访的3小时内,先后有5个人来理发。

雷永火和妻子一同支撑着这个门面作坊。二人自1968年结婚至今,一直以理发和制作鼓来维持生活。何宝生除去家务、照顾孩子外,还负责处理牛皮、制作鼓钉、鼓框带子等细碎的活,雷永火负责整个制作过程。

购买脚盆鼓的原材料,对雷师傅来说是一个不菲的开销。在雷师傅的工作坊内,陈列着3张晒干的牛皮。雷师傅告诉我们,这些牛皮都是他在当地菜市场购买的。从菜市场购买回来的生牛皮,需要自己晒干、处理。根据牛皮大小,购买一张生牛皮约几十元到200元左右。一张生牛皮,能做出10个左右的脚盆鼓。

雷永火购买的部分牛皮 栗建伟摄像

在我们到来之前,雷师傅正好承接了某个培训机构20个脚盆鼓的订单,所以在他的作坊里放着制作到不同工序的脚盆鼓部件。围绕这些半成品的脚盆鼓,雷师傅为我们展示了脚盆鼓制作的各个工艺、环节,介绍了每一个工具的通途与使用方法,并教我们尝试某些制作环节。通过这些展示与访谈,使我们基本掌握了脚盆鼓制作的整个过程与制作规范。

雷永火在制作脚盆鼓 左峰摄像

雷永火制作脚盆鼓所用的工具 栗建伟摄像

结语

1.赤壁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空间

赤壁市有丰厚的民间音乐基础和多样的民间音乐类型,但目前进入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并不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程歌主任介绍,赤壁有很丰富的民间音乐,但能够担任挖掘研究民间音乐、撰写非遗申报书的人太少,当地无法完成这一任务。专家人才的缺失,阻碍了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

2.赤壁民间音乐传承的急迫性

脚盆鼓制作技艺与其他民间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当我们询问多个当地人为何不学习这一制作工艺时,大多回答都说制作脚盆鼓赚不到钱,不肯学。出售一个脚盆鼓,能挣300元钱,但时间、人力、材料成本很大,无法以此维持生活。雷永火妻子何宝生说制作一个脚盆鼓,需要三天时间,“一个鼓只挣300块钱,制作需要3天。去下材料、成本,搞一天只挣几十块钱,划不来。哪个年轻人愿意搞?”

是无法选择,还是情有独钟?

从内心真实情况而言,脚盆鼓制作技艺传承人之所以选择以此为业,并不仅仅因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也是因为从小以此为业,没有别的挣钱门路,到老了只会这一技能。何宝生对我说“我们搞其他的又搞不到,没办法”。

即使这一技能,也并不能给他们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

何宝生在制作竹钉

那些拥有脚盆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也面临老龄化、生活贫病的困境。雷永火是当地的低保贫困户,在他家门店墙上贴着“精准扶贫干部结对连心卡”,上面“主要致贫原因”一栏填写着“因病”二字。夫妻二人育有四个子女,二人及小儿子都有重病。妻子在40多岁腰伤以后无法干乡下重活,二人从乡下搬迁到市内,她只能在家做些零碎的轻活。雷永火又有脑梗、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症等,现在也无法每天长时间干活。生活的压力、家庭的贫困、身体的病患、照顾子孙后代的重任,这些都是雷永火每天要面临的问题。何宝生指着旁边几个聊天的老人对我说“你看,人家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都坐在这里玩,我们没办法,我们每天仍然要干活。我们蒙鼓本来也不产钱,但你不搞也没办法。不搞的话,那你连一分钱也没有了”。这些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阻碍着脚盆鼓制作技艺的传承。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联系地址:湖北省咸宁市永安大道2号     邮政编码:437100